7月信贷增长出现回落迹象,高质量发展是否应淡化总量关注?

2023-08-11 19:31:42 来源:第一财经

2023年7月,人民币新增贷款3459亿元,较前期出现了一些回落迹象,各方对7月信贷增长的情况关注较多。

8月11日,央行公布最新数据显示,7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5282亿元,比上年同期少2703亿元;7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3459亿元,同比少增3498亿元。


(资料图)

一位权威专家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,应当看到,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仍保持较快增长,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并不弱,衡量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力度要拉长时间、跨越周期看,不能仅看个别月份的短期信贷波动。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看,应当适当淡化对总量的关注,更多重视结构的特点。

当前,随着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转变,地方债务管理更趋规范,信贷增长的结构已经发生显著调整。

分部门看,7月住户贷款减少2007亿元,其中,短期贷款减少1335亿元,中长期贷款减少672亿元;企(事)业单位贷款增加2378亿元,其中,短期贷款减少3785亿元,中长期贷款增加2712亿元,票据融资增加3597亿元;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增加2170亿元。

上述权威专家指出,房地产贷款的新增占比从2019年的1/3左右,降至2023年上半年的几乎零新增,同期,普惠小微、绿色贷款、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占比从不足30%升至70%以上。普惠小微、绿色发展、科技创新等重点领域的合理融资需求得到了充分满足,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。

这从今年上半年的贷款行业投向也可得到印证。新增贷款主要投向制造业、基础设施业等重点领域。比如,6月末,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同比增长40.3%,比上年同期高10.7个百分点,比全部产业的中长期贷款增速高22.3个百分点。上半年新增制造业中长期贷款2.15万亿元,同比多增8219亿元。其中,高技术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同比增长41.5%,比上年同期高11.5个百分点,上半年新增高技术制造业中长期贷款4835亿元,同比多增1847亿元。

在推动信贷结构优化方面,2023年以来,人民银行围绕普惠小微、科技创新、绿色发展等重点领域,出台了不少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,近期还延期了普惠小微支持工具、保交楼贷款支持计划,延长房地产金融“16条”,调增2000亿元支农支小再贷款、再贴现额度等,引导金融资源向重点领域和薄弱环境倾斜。

此前,业内人士分析,预计7月份信贷结构将进一步优化,普惠小微贷款、制造业中长期贷款、民营企业贷款增速会快于全部贷款增速。

“也要看到,高质量发展阶段,贷款增长不是越多越好。”上述权威专家指出,“现在人民币贷款余额约231万亿元,是2022年名义GDP的190%,社科院统计的宏观杠杆率为283.9%,总量已经不少了。”

“目前一些企业遇到的困难并不是简单缺钱,而是债务过多、产能过剩、需求不足,这时继续加大贷款支持并不能帮助企业摆脱困境,反而还会加大企业债务负担,需要让该出清的出清,能转型的转型,帮助企业增强发展的活力,才能从根本上夯实贷款稳定增长的基础。”他强调。

上述专家同时指出,只要经济发展指标总体稳健,实体经济尤其是中小微企业、绿色发展、科技创新等重点领域合理的融资需求得到满足,就意味着信贷增长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需要是基本匹配的。

推荐阅读>